close

昨日,西苑萬泉河商品市場最後一天營業,市民正選購甩賣的床單。這個21年的老市場今天起正式撤市。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
  新京報訊 (記者陳瑤)昨日,是21歲的西苑市場營業的最後一天。從早上7時開始,就有老顧客前來購物,市場內人來人往,非常擁擠。下午4時,多數商戶開始清理攤位。按計劃,西苑市場於昨日下午5點關閉。
  一上午賣出五箱保暖褲
  一個月來,西苑市場拆遷甩賣的消息傳出後,本就人氣旺的西苑市場擠得走不動道。商場外的一排服裝攤位,是進市場的必經地。為了不被鄰家的吆喝聲蓋過去,四五家攤位的老闆站在椅子上,拿著麥克風吆喝。
  “平時一天賣半箱的保暖褲,今天一上午就賣了五箱。”劉剛夫婦來市場兩年,貨賣得快讓他們很高興。
  然而,李文琴一家卻高興不起來。昨天上午,李文琴把自家的水果全部半價處理,她的丈夫一直蹲在後面的攤位上,看著遠處抽煙,顧客問價也不回答。下午貨賣得差不多了,他起來開始悶頭收拾攤位。把秤擦乾凈放進袋子,又從貨架底下拿出一雙小孩穿的鞋,拿起又放下,最後還是一甩胳膊扔到垃圾車裡。
  李文琴在這裡賣了十幾年水果。她的父母在市場南面賣調料,哥哥也在這裡做生意。她剛來時還不認識現在的丈夫,結婚後兩人一起撐起了現在的水果攤。他們的兒子彤彤也在這長大,經常圍著攤位跑來跑去。現在,一家人在一起的地方就要沒了。李文琴理解丈夫的舉動,“這是捨不得。”
  拆遷為治理交通擁堵
  在市場的一千多名商戶中,過半商戶是市場的“老人”了,前後已在這裡待了二十年。9月22日,拆遷通知被貼到了早市的圍牆上。10月初,五六百名商戶和五十位老顧客一起到市場管理辦公室,希望留住市場。市場管理人員回覆稱,此事是北京市規劃部門做出的統一部署,市場導致的環境髒亂、交通擁堵是拆遷的主要原因,此事已沒有迴旋空間了。
  糧油店的老闆李麗說,能想的辦法都想過了,現在大家也都能接受了。目前,多數商戶領取了三個月攤位費的補償金,為配合市場關閉,很多攤位以半價甩貨。
  按照規劃,西苑市場將於今天正式撤市。
  ■ 鏈接
  從地攤到綜合市場
  上世紀80年代末,北大周圍陸續出現練攤的商販,成為西苑早市的雛形。西苑市場於1993年登記牌照,搬到現在的海澱體育館附近,主營農副產品。2003年,市場更名為西苑萬泉河市場,搬到頤和園東路,占地2萬平米,有1200多家商鋪,成為經營糧油、服裝、小商品的大型綜合市場。
  ■ 現場
  “市場沒了,咱們留個電話吧”
  西苑市場承載了附近居民太多的記憶。陳先生夫婦住在附近的軍區大院,剛搬來時女兒只有六歲,陳先生幾乎每天都來買新鮮的菜回家做飯。2003年市場搬遷,他們也跟著到市場新址來買,二十年過去,今年他們的女兒生完孩子,他們又來這給女兒買補品,給外孫女買尿不濕。“這麼多年,我們從照顧第二代到第三代,還是挺捨不得的。”陳先生說。
  中科院的林女士和鄰居相約而來。她在這買菜也有十幾年了,之前看中了一件暗紅色外套,嫌貴沒買,昨天一來就“拿下”穿在身上,同來的鄰居直誇好看。看見到處打折,她來到一家熟悉的家居店。“那個被子不好,這個才好”。店主太實在,把大家逗樂了。林女士說,十幾年大家都熟了,買水果送三兩,三五角的零頭都給抹掉,東西好不好都直接告訴你,買的實惠也舒心。
  “市場沒了怪想你們的,咱們留個電話吧!”林女士最後不忘來到一家慄子攤,邊挑慄子邊跟老闆告別。慄子攤的老闆姓王,她寫下自己的手機號。旁邊的顧客也在問,以後去哪找你們啊,她笑笑說現在還沒找到地方,也可能就回老家了。
  昨日下午3點多,慄子賣完了。她的丈夫開始收拾他們獃了十年的攤位。頭頂的遮雨布、棚上搭的棉被、門口的捲簾被一一扯下來,她蹲在貨架上看著,突然說一句:“有些顧客不常來可能不知道,以後再來可要撲空了。”  (原標題:告別21歲西苑市場 老顧客早起“淘便宜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sasdkprdcmd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